最新资讯

更多>>

面试宝典

更多>>

人才指数

更多>>
   当前位置:西安人才热线 > 职业指导 > 薪酬福利 > 福利管理是让员工开心的艺术

福利管理是让员工开心的艺术

时间:2018/9/17 17:22:12   点击量:  字体:   

  尽管货币化的福利可以提高即时的价值感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福利项目的制度化,这些项目会成为员工认为的模式化收入,而不会带来福利满意度的增加,只是提高了员工的福利满意阈值。而且货币化的福利,使得福利价值在更容易感知的同时,刺激了员工对福利价值总额更高的追求和社会比较。同时,定位高福利的企业,在宣传时,往往会标榜自己丰厚优渥的福利体系——“最大”、“最佳”化宣传会启动个体在社会比较时的最大化倾向。

  个体的决策风格会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追求最好”,一个是“满意即可”,这两种决策风格在某些情境下可以被人为地启动或操纵。例如在一个充满“最”字的氛围,很容易把追求绝对值最高以及较高社会比较优势的员工的最大化倾向启动,当福利没有达到真正的最大、最高、最优时,员工的预期没有得到满足,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势必会降低福利满意度。所以,希望用货币化福利和单纯高水平的福利提高员工福利感知度与满意度的企业,把绝对的量化作为依托,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

  不让时间打折扣

  人的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组织,大脑对价值的认知有自己的加工过程。虽然经济学假设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当企业从员工的长远利益出发,为员工建立良好的福利项目时,却未必为员工所认同。例如延迟支付的福利——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等,虽然企业对这些项目投入了高额成本,但未必换来相匹配的满意度。由于预期收益的时间折扣效应,相比未来某一时刻更高的收益,人们更倾向于当下确定的收益。

  因此投入过高成本到延迟支付类福利项目,对提高福利感知度,可能并非最优选择。企业应该基于对员工年龄结构的分析,审慎地启动此类福利项目,并对此类项目所能提高的福利感知度和满意度有一个清醒的预期。

  不过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员工对延迟支付福利的感知,比如对福利的广泛宣传和即时沟通,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员工充分参与。

  参与增加满意度

  员工的参与体现了个体对福利项目的控制权。研究发现,控制权除了能在福利项目中体现自主意志的存在,还能使个体处于一种良好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仅仅是控制权本身,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员工参与福利项目的制定对福利结果也会有积极影响。如果福利项目的结果和员工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参与个体在希望维持个体自尊的作用下,倾向于通过改变对最终选择的评估来减少内心的认知失调,从而对福利结果给予更高的评价。

  因此在福利政策制订、缴费核算、交付过程选择等过程中,企业应当给予员工足够多的参与机会,这样能够获得员工对福利项目更高的评价。

  有些原本直接发放给员工的福利,通过增加一定的门槛,也可以实现员工对福利价值的高水平感知和获得后的满意度。比如,在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每年给员工提供定额旅游基金和健身基金,但直接发放现金福利并没有明显提升满意度,于是他们改变了发放策略。他们给员工发放了计步器,并设定了获得的壁垒——员工每个季度达到累计的步行数,方可获得相应的旅游基金和健身基金。

  同时,这家公司还对通讯补贴和交通补贴增加了报销环节——员工必须通过发票来报销,公司并非以此避税,而是通过报销流程,增加员工的感知,让员工每个月都能感知到公司支付的这笔费用。

  痛点的四两拨千斤

  关于感知,没有什么比“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两个词总结得更加鞭辟入里了。大部分企业的福利管理都是锦上添花策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拥有的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满足,企业很难再锦上添上花。与此同时,人们的刚需日益强烈却难以满足,例如年轻人买房、小孩上学、老人看病。

  由于这些刚需更多体现的是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所以企业通常置身事外,将之视为与企业无关的社会责任。有挑战的地方就有机会。2011年,腾讯给员工提供无息住房贷款引发了轰动效果,随后若干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为员工提供住房贷款福利。

  如果住房贷款利息(或者更高的投资机会成本)折合成现金每月发给员工,在工资总额里溅不起多大的浪花,但免息贷款是对内部员工的一种福利均衡(福利资源向拥有财富较少者倾斜),抓住了员工的痛点,为员工提供了切实的价值,给员工更多精神上的归属感,帮助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福利文化。

  京东是一个拥有很多基层员工的企业,很多外地户籍的员工在北京工作多年,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员工。为此京东花大力气为员工解决孩子的入托问题,这一福利帮助京东既稳定了军心,又稳定了需要基层员工的效率和态度才能达成的顾客满意度。

  对很多员工来说,地铁涨价是生活成本上升的一个坏消息。但是这个坏消息正式实施之前有较长的缓冲时间,有些初创公司在新政策实施前及时调整了交通补贴方案,完成了一次响亮的福利品牌宣传,完成了招聘任务。

  将福利项目与员工的需求偏好相匹配,从员工需求出发来建设福利项目,是福利体系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也是福利管理的原则所在。

  而要做好福利项目与需求的匹配,就需要做好人员的结构分析。另外,好的福利体系,还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新市场在哪里,我们将来要招聘、培养、保留什么样的人才,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对福利有什么特别的需求?

  显而易见,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福利管理,企业能更加迅速地梳理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从而对未来的福利资源配置了然于胸。护伤亡者及其家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