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更多>>

面试宝典

更多>>

人才指数

更多>>
   当前位置:西安人才热线 > 职业指导 > 职业规划 > “慢就业族”是什么意思 里面有你吗?

“慢就业族”是什么意思 里面有你吗?

时间:2016-9-1 16:20:43   点击量:  字体:   

  封面慢就业背后的玄机为啥慢就业?不一定是坏事并非人人可以有如何应对潮流?别成为逃避的出口

  慢就业背后玄机

  【机会不好就再等等】

  "换工作牵扯很多因素,与其将就,我更希望第一份工作就能一步到位。"与潘雅君类似,今年6月已经毕业的陈慧就推迟了自己的就业计划。今年3月,新闻专业的陈慧被一家中央媒体录取,并派往海外参加入职实习。"这是以前在校的暑期实习无法体验到的最真实的工作状态,我发现单位的工作机制并不适合我。"

  【谁有条件"慢就业"】

  根据一项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想法,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支持。

  【别成了"赖校族"】

  作为一种新择业观,“慢就业”被赋予了多元、理性的初衷,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争议。一些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以"慢就业"为名,实际上成为了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有媒体相继报道了毕业生赖校后以种种借口骗家里寄钱的事件。

  为啥慢就业?

  首先,大学生能力不足导致的信心不足,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心抵触情绪强烈,难以突破自身的障碍; 其次,90后的父母多为60后、70后,已经创造出比较殷实的生活环境,他们没有很大的生活压力,不必担心不工作就没饭吃;   再次,90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不忍心直接把他们赶出去工作。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57.7%的受访者表示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其次是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第三是"准备自己创业","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慢就业"不一定是坏事

  近几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 "慢就业",对于充实个人能力或经历大有好处,还可以缓解当下的就业压力。马上就业获得的经济收入,对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无足轻重。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就业速度,会不大一致,"有业不就"的现象不但将长期存在,而且会呈上升趋势。

  但是很显然,"慢就业"的这种变化意味着高校对这类毕业生的服务难度加大。眼下,当务之急是必须消除"慢就业"影响高校就业率的顾虑,形成新的共识,理性客观看待毕业生的"慢就业"。

  并非人人"可以有"

  以社会视角看,这一现象意味着现在的90后毕业生独立意识更强、自主意识更浓,对待生活、工作更加理性,不愿盲从、不愿简单屈从社会安排,而更希望凭自己的努力主宰未来,这样的就业理念,更有利于保护青年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性,这和新常态下强调创新的大背景是契合的。

  当然,少数学生的"慢就业",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离不开一定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支撑。是不是选择"慢就业",还是要因人而异,并非人人"可以有",不可陷入另一种盲从。

  我们乐见"慢就业"的出现,但更乐见的是年轻人展示出的那种理性、不盲从、个性化的生活态度。需要指明的一点是,大学毕业生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经到了应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年龄,如果把"慢就业"当作逃避竞争、不敢直面社会压力的借口,那就值得警惕了。

  说"慢就业"是好事,从大学教育角度看,这也有利于让大学减轻就业率的过度束缚,真正把重心回归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上来。就业率高低本来就是个社会问题,疲于应付就业率,学校反而可能放松对培养质量的关注。

  如何应对"慢就业"潮流?

  从目前学校整体就业市场情况来看,一方面,受学生欢迎的优质就业岗位数量的减少,导致毕业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受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往往会得到多个就业机会,导致企业招聘到优秀毕业生的难度加大。那么16年的毕业生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首先,要转变求职观念。以往的偏爱进央企、名企,或者考公等一些"求稳定求舒适"的观念要改一改了,到一线企业甚至是民营企业去发展,往往更能锻炼毕业生能力。

  其次,要注意尽早作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包括是继续读书还是就业,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只有早作规划,才能更有方向感。

  再次,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企业看重的不只是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沟通、创新、合作能力等方面。因此,毕业生要全方面提高自己。最后,要注意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做到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只要自己选定,就要脚踏实地去努力工作。

  莫为"慢就业"找逃避的出口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耿会涛说:"'慢就业'只是给大学生一个沉淀期,找到合适的方向后再选择就业,并不是不就业、逃避就业。不过,不排除有部分大学生把'慢就业'当成逃避就业的借口,最终沦为'赖校族''啃老族'。"

  "慢就业"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魏先,高校应当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有的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搭载就业平台。其次,要尽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