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更多>>

面试宝典

更多>>

人才指数

更多>>
   当前位置:西安人才热线 > 职业指导 > 职场观察 > 西部农业人才对接矛盾凸现

西部农业人才对接矛盾凸现

时间:2007-11-8 8:58:29   来源:西安人才网   点击量:  字体:   

    毕业就改行

  “有机会就改行!”连续3个月没有找到工作的宋盛安无奈之下去了一家兽医站,但改行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变。

  宋盛安是云南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学的是饲料营销专业,而他的理想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他学的饲料营销专业今年很吃香,每个毕业生都有两三个岗位可供选择。即便如此,该专业签约率仍不理想。

  宋盛安是调剂生,从入校起,他就有了转行的打算。为此,他制订了详细的“转行计划”:专业课能考过就行,更多时间和精力则辗转于学生会和实习企业之间。

  4年来,宋盛安过得很充实,从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做到主席,白天忙工作,晚上熄灯后还要看书,“虽然比高考还累,但就是为了锻炼能力,毕业转行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不仅他,他的许多同学也都在忙着改行,转学其他学科,找房地产企业、广告公司实习……

  宋盛安承认“转行的压力的确很大”,首先就是专业不对口,虽然能力锻炼了不少,但专业知识上却没有竞争优势。想考MBA、MPA吧,又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做了这么多努力,到最后要实现理想为什么还是这么难?”

  宋盛安的困惑在农业院校中普遍存在。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每年都有一半毕业生不愿从事农口专业。

  “今年毕业生134个,提供的岗位200多个,但大批学生还在喊就业难。”该院学生科科长李耘说。

  几位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一致认为,“结构性就业难”才是农业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农口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工作。”

  资料显示,农口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依次是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和设计部门、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单位,其中优先考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占到 79.64%。

  而实际上,据统计,西部农业院校每年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只有5%到10%。绝大多数毕业生能选择的岗位只能是企业和基层。

  即使是去企业,学生也希望是实力雄厚的国企或外企。对中小企业,不少学生担心企业寿命短,过几年还得二次就业。据介绍,有80多家中小企业,每年到贵州大学招人,却年年招不到人。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大批学生借考研突围,或转行或干脆“漂”在城市。云南农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李永能说,学园艺的搞管理,学林业的搞营销,甚至还有的卖保险、做售楼、卖服装,舍弃专业的学生至少占到40%。

  下去的纷纷回城

  不单是应届毕业生不愿下基层,已经下去的历届毕业生也纷纷转行回到城市。

  “如果有机会,我还是要回到城市去。”虽然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农口,但路羽向往城市的决心一点没减。8年前,路羽从新疆某农业院校毕业,这个来自城市的学生当初第一志愿就报考了畜牧专业,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刚毕业,他放弃了一家大企业,到一家刚创办的饲料公司做营销,不到一年,他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随后当了营销部经理。

  两年后,由于公司发展出现波折,他改行了,做食品、玉器销售、卖保险,每种工作时间都不长,“这些事初中生毕业就能干,发挥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

  此后,路羽去了新疆一家大企业养牛,他成了企业最年轻的养牛场副场长。然而,企业经营困难,他再次跳槽,去了一家中美合资饲料公司,既搞营销又做售后服务。

  干本行业,让路羽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但他总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觉。“这个行业又脏又累,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我还是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

  留在基层不是没机遇,一些同学搞个体,做饲料、兽药销售,几年下来,也都有了数十万元的资产,但那需要资本。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回到城里。

  许多人认为,整天跟农民打交道,没法提高,没前途。而且呆在基层,娶个老婆都成问题。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国农村成为人才‘洼地’,这是目前体制的利益导向出现的必然结果。”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綦群高说。

  基层和城市的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差别太大。在基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而在城市,不但工资高,还有各种补贴;农业企业的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而同等学历的其他专业,月工资则在两三千元。

  在基层,许多人干了一辈子连个副科级职务、副高级职称都拿不下来,如果遇到企业倒闭,连个就业的机会都没有。

  加上农业院校的贫困学生比例高,一般在50%以上,大多靠借贷完成学业,“城乡收入的巨大反差,严重影响到毕业生对基层的兴趣”。

  在贵州大学的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至今有56名毕业生直到还款期满仍然没能还清贷款。“一些贫困县能不能发出工资都是个问题,他们的还贷难明显影响到了后面几届毕业生的情绪。”有学生告诉主管就业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