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不简单
2008年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攀升,仅江苏省就有42.7万大学生要找工作,而一份来自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67%的职业人在跳槽过程中,在简历中对自己的职责描述不清,没有表现出自己实现企业价值的能力,而面试的机会90%都来自那份小小的简历,许多人由此丧失了
本该得到的20%的薪资。那么,在简历中,如何能够最有力量地表现自己来赢得企业中那20%的弹力薪资呢?
“简历穷忙一族”欲罢不能
“穷忙族”(Working poor)一词来源于欧美国家,专指没有明确目标地工作,结果事倍功半。 75%的国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当然也包括许多为简历跑断腿的毕业生求职者。在求职简历中写上自己的博客网址,以及大量“散布”简历的方法,都在“穷忙”范围。
统计结果显示,6成企业反感有博客的求职者,2成用人单位认为求职者博客内容“不可信,太作秀”。博客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或业界资深人士的帮助更大,而对于刚入职场的人来说,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博客,帮助的意义则非常有限。
一份面向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1%的参与调查者投出了101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只投出1-10份简历就找到满意工作的人最多,占到了45%。据中华英才网咨询专家建议,还是选几家最适合自己的企业投递简历最为合理,然后列出最能体现自己适合这家单位的因素,如相关证书、从业经历等,不必大而全,要专而精。
何苦要做“冤大头”
记者在走访一些高校时还发现,为了能制作一份装帧精美的简历,花费几百、上千元制作成本的大有人在,甚至由此催生了一个新行业:“简历制作公司”——明码标价、无须中文简历原稿,只要把个人基本资料发邮件过去即可,模板更是花样繁多,随便你要哪几国语言的版本统统能够搞定……然而,有些赢利至上的公司,通常会“鼓励”学生们尝试新项目,结果,七算八算,常常超出预算,成了花冤枉钱的“冤大头”。专家提醒,简历、简历,要求的就是一个“简”,没有必要把心思、时间和金钱花在这个方面。
一份好的简历,首先得要让招聘者对你产生足够兴趣,这完全取决于简历的内容。据很多高校毕业生反映,中华英才网上的职业指导频道不仅可为求职简历进行一次针对性诊断,还能在简历制作方法和技巧上给予实用推荐,这里有许多可供“DIY”的模板,完全可以结合网站提供的简历指南和攻略指导“DIY”一份专业简历,无疑为毕业生成功打开求职之门增加了筹码。
外企偏爱啥口味的简历?
把简历投向外企,要始终站在阅读你简历的人的立场上考虑,且在文化上应为其所接受。比如,你感兴趣的是IBM的某一个职位,一定要让人感觉到你的稳重、严谨、富有协作精神;若你感兴趣的是微软的某一个职位,不妨张扬一下你的个性。总的说来,在英语国家人们喜欢开门见山,因此,毕业生们不妨把实习期间,体现你特定方面能力的具体数字写进去;应聘日本公司,你最好在简历上最大限度地突出你所受的大学教育的细节,简历必须用日文书写,要强调的是你的合作精神而不是领导才能。
说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客服QQ:85906361;客服邮箱:85906361@qq.com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