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更多>>

面试宝典

更多>>

人才指数

更多>>
   当前位置:西安人才热线 > 职业指导 > 职场讲坛 > 管理者的无用功:靠加班、靠团建、靠个人

管理者的无用功:靠加班、靠团建、靠个人

时间:2018/11/14 16:13:34   点击量:28  字体:   

  我从来没写过“管理”,虽然我的老本行是这个。只是最近,跟很多管理者交流之后,发现大家对团队管理这件事,都有很多困惑。

  我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学,那时候一个老师跟我们说:经济学是科学,而管理却是艺术。这句话,在10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算体会到。

  所以,最近会分享一些自己在团队管理方面的思考,跟大家共勉。这些思考的来源是:

  第一,之前做管理咨询的8年多,观察到很多成功的、失败的企业管理者,暗自总结出了一些行得通和行不通的管理方法。

  第二,我过去在咨询公司带过团队,现在创业也带团队。尽管之前积累了很多管理方法论,但实践中还是踩过不少坑,得了些经验教训。

  这个系列的文章计划会有3篇,希望对做管理的读者有所启发。另外,即便没有带团队,相信能够从管理者角度看问题,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也会大有促进。

  今天这破题的第一篇,先来聊聊:常见的那些管理误区。

  鼓励加班的团队文化,这会形成工作量导向的无用功文化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作为老板,压力都很大,也很焦虑,我自己也是,经常躺在床上思考问题到半夜。

  所以很自然地,在这种焦虑感的压迫下,老板都希望员工拼命工作,那样才觉得自己的工资付得值,才觉得公司未来有希望,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焦虑。

  那么,当看到员工加班的时候,非常自然的反应就是,鼓励这些加班的员工。同时,借表扬他们,来侧面敲打那些工作不积极的人。

  但问题是: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鼓励加班,那么得到的就是工作量。

  但是,作为老板,最终需要的是工作量吗?显然不是。我们要的应该是结果,是产出。

  我有一个相熟的读者,在创业公司上班,我看他几乎天天在朋友圈晒加班,有一次我忍不住回复说:你是拿了很多股份么?这么拼。

  他很快发私信给我,说:不是我想晒啊,是我们老板喜欢,我发给他看的。其实我在公司刷课程呢,等我能力强了就跳槽了。

  员工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如何取悦老板。所以有时候,老板看到员工加班,以为自己长久以来“灌迷魂汤”终于有成效了,但很大可能性是,员工在假装努力,给老板“反向灌迷魂汤”。

  《纽约客》曾经刊登过一个漫画,画中的办公室门上写着“XX公司销售经理史密斯”,墙上只有一个标语“思考”。

  这位经理两脚搁在办公室桌上,脸超天花板,口吐烟圈,门外经过的两位长者走过,互相交谈说:天知道他是不是在思考我们的销售问题。

  所以,现代企业的一个特征就是:有大量的脑力型劳动者。对体力型劳动者来说,做的工作都是流程和规则非常既定的,几乎不需要任何思考,比如流水线工人,比如客服,多花1个小时就多产生1个小时的成果。

  可对于脑力劳动来说,比如一个市场经理,他付出8小时和12小时,你很难说,哪个产出更大。因为你无法控制他的思维。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加班、鼓励工作量的文化一旦建立,就会非常可怕。因为所有人会觉得那就是好坏的衡量标准,然后不断加班,做着无用功。

  而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是鼓励结果。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想方设法地去达成公司想要的产出。如果不能完成,他们会自己加班去做完这件事。

  之前我们团队的一位员工,因为我要求她当天做完一个数据分析表,然后她通宵做完了。但那个分析表格我们之前做过类似的,网上也有很多可以参考,根本无需从零开始。

  第二天,她两眼通红地进来公司,我控制住自己,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慰问她(尽管其他员工看到之后会觉得,我是个不近人情的黑心老板),而是私下找她聊了工作方法。

  之所以不慰问,是因为我要让所有人知道:只是拼命,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另一个人3小时就能做好的事情,你做了8个小时还不如对方,那我应该表扬的是那个工作3小时的,而不是这个8小时通宵的。

  我们常常给年轻人提建议说:要有方法,不要做自我感动式的无效努力。但很多时候,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在每天做着大量自我感动的无效努力,而不自知。

  在决定表扬还是批评一个员工的时候,我们需要想到:鼓励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花很多时间进行团队建设,团队氛围跟团队绩效并无关系

  之前做咨询的时候,我有个习惯,就是在客户方驻场的时候,不仅跟高管沟通、从他们的角度了解公司问题,还会注意观察这家公司员工的状态。

  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是,对于大部分公司,团队氛围的好坏,跟最终工作产出并没有什么关系。有时候,甚至还会成反比:

  一些公司,团队氛围特别棒,员工每天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午吃什么、周末去哪儿玩、晚上要不要一起去唱K、团队本季度的活动是摘葡萄还是泡温泉,新人进来也有很多破冰活动,帮助他们融入。

  我见过最夸张的情况,一家公司的HR部门员工,不仅一起上下班、一起逛街、一起吃饭,连上厕所都要手拉手一起。但这家公司的业绩呢,真的很一般,人员效率比行业老大低了一大截。

  但另一些公司,初看一下,觉得好像死气沉沉,每个人都面无表情、来去匆匆,只顾着自己手头的事情。

  我们去做访谈的时候,他们也就是回答问题,都不寒暄,就又回去工作了。但是,他们团队却非常高效。

  很多管理者都喜欢搞团建,认为这是促进团队协作的良药。看着团队打成一片、其乐融融跟大家庭一样,的确会缓解自己的很多焦虑。

  但实际上,一个理智而成熟的人才,会懂得如何高效地沟通与合作,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根本不需要先通过团建让大家玩在一起,把关系弄好,再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好了,所以就更加配合工作。

  我在原来公司的时候,跟一个香港合伙人合作很多。他的工作风格就是:打电话过来,直入主题,说清楚就挂掉。一起做项目的时候,也不会跟团队打成一片。

  刚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太适应,但后来发现,这种方式非常高效。有时候,一些老板为了促进团队的工作,拉着大家工作之后去酒吧嗨,最后自己累,团队也跟着累。

  每个人都以为对方很喜欢这种方式,但其实大家都不喜欢。有这个时间多睡会儿,大家效率反而更高。

  另外,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候选人,非常关注公司的团队氛围是否温馨和谐。所以常常误以为,团队氛围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法宝。但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从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来看,我们的高层次需要有三个:权力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

  如果是互联网行业,特点常常是压力大、节奏快、需要创新、需要执行力,所以做得好的常常是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的人。

  而这些人,多数是喜欢高效、独处、深入思考的,他们对工作的最大需求就是:跟同样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碰撞出更酷的想法,不会有任何人拖累他们的进度。能够有人一起吃饭、一起唱K、一起各处玩,并不是他们对一份工作的需求。

  恰恰相反,亲和需要的人,对一份工作的需求常常会有团队和谐这样的选项,他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一个团队更有凝聚力。

  但如果一个团队全部都是亲和需要的人,你会发现,团队融洽得跟一家人一样,但到了工作上,大家既不精益求精,也不积极推进事情。

  团队看起来一片和气,可能只是管理者的安慰剂。

  认为某个/些团队成员不可替代的,如果有,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HiPo(High Potential)是很多公司都会做的人才管理项目,也就是说:定义出公司的高潜员工,然后重点发展和保留。

  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化资源的策略,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决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培养哪个员工身上,的确是需要思考的。不同的人才潜力不同,投入产出比是有很大差异的。

  但很多时候,管理者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分看重某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我自己过去几年,曾经多次陷入过这样的误区:总觉得,团队中某个人是无法替代的。所以,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维护。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手里能用的资源,比如升职名额、加薪额度甚至我自己的时间等等,几乎都被对方占用了,我没有资源可以提供给团队其他人,那其他人就很难成长,这又加剧了我对这个人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

  并且,过于依赖团队中某个人的做法,不仅对管理者有害,对人才也是有害的。

  因为我投入了很多资源之后,对他的期望也会很高,但最后他没能满足我的期望产出,受到的评价就会很低,并且团队其他人也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心理。

  最终,这个人在团队中,从“最不能被替代”的人,变成了“最应该离开”的人。

  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管理者,觉得团队中某个人是无法替代的,可能是因为:

  1)这个人其实没有那么好,只是管理者对他要求不高而已;

  2)本身管理体系潜伏了严重问题,这个人的存在掩盖了问题;

  3)管理者本身的能力有缺失,而这个员工是支撑了一个自己很难站得住脚的上司。

  原因一:这个人本身没那么好。

  这很容易理解,如果某个员工解决了团队困扰已久的问题,你就会觉得他很牛,继而觉得他是无可替代的。在我们不了解那个领域的时候就更加如此。

  比如说,一个管理者,原先管行政部门,后来兼管人力资源了,因为不太了解人力资源工作,所以他会觉得,团队里懂得这方面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继而团队大部分资源都投给了这个人。

  但实际上,如果放眼外部市场,很容易就能找到同类人才。

  原因二:这个人的存在掩盖了某种管理问题。

  比如说,我之前咨询的一家客户,销售部门里面有一个资深经理,被老板认为是不可替代的。

  原因是,他们的销售是大客户模式,每个销售人员管理N个客户。但因为业务和产品相对复杂,一个客户会采购多个业务线、产品线的服务,一旦该客户对接的销售员工离开公司,接任者就很难了解过去的背景信息,带来服务水平的下降。

  但这个资深经理,在公司任职多年,又能亲力亲为,了解很多客户的背景,所以团队有人走了,他也能很快帮新人熟悉情况。

  看起来,这个人是不可替代的。但实际上呢,他的存在掩盖了这家公司客户管理流程的问题。倘若能够调整流程,那么这个人也是可被替代的。

  原因三:管理者本身能力有问题。

  我一个前同事,从咨询公司去了甲方HR部门,他的老板作为HRD(人力资源总监),之前一直不被CEO待见,因为CEO觉得他思考高度不够,总是关注细节,没有大局观。

  我同事进了团队之后,帮HRD做了多次汇报PPT,被大老板大加赞赏,觉得HRD进步很快、思路清晰。

  自此,这位HRD就极其倚重他。但实际上,他的存在,是掩盖了这位HRD本身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给很多企业做咨询项目的时候,发现各种战略、流程、团队的问题,最后很多CEO长叹一口气,说:唉,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啊。如果有能力强的人,这些就都解决啦。

  但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结论,因为把公司发展寄希望于找到一个优秀的人,那说明管理体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想想看,如果一个创业公司,需要马云做销售、马化腾做产品经理、李彦宏做CTO,这样才能成功,那这家公司还能做成么?

  没有人是绝对无法替代的,如果有,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点误区说完了,总结一下,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

  1)不要盲目努力、感动自己,当然,更别去感动员工;

  2)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花在业务本身,而不是花在团队建设;

  3)如果你觉得团队中有人是绝对无法替代的,可能要思考一下,是哪里出了问题。

说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客服QQ:85906361;客服邮箱:85906361@qq.com

相关链接

  • 管理者与下属如何建立有效信任的关系? 管理者与下属相处,如何把握合适的度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非常强调“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管理者,不管是基层管理者还是中高层的管理者,如果不能与下属有效相处,充分调动起“人”的因素达成组织目标,就很难成为[更多...]
  • 企业授权于中基层管理者的好处和秘诀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利用人们对神灵的畏惧,便称自己为天子,假借天的名义来实施自己的统治,使自己的统治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我是奉了上天的旨意行事的,你们反抗我就是与天作对,等着挨雷劈吧[更多...]
  • 搞垮公司的十种做法 管理者警惕 最近看到一篇博文,谈到让生意破产的N种方法。在题为“毁掉你公司的11种简单方法”的这篇博文中,企业主杰伊·戈尔茨告诫读者要防范一系列问题,例如没有购买足够的保险,以及聘用错误的会计师。 可口可乐公司[更多...]
  • 中层管理者就像一个家庭里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 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只是角色不同罢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成功,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你个人人生的成功与否。现实中往往有些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不努力,可就是与成功无缘,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更多...]
  • 企业管理者如何让员工爱上公司? “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这句调侃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大半辈子都难以实现“不上班”这个理想。 看着员工把工作当负担,企业也很无奈。 如何让员工爱上公司?如何让员[更多...]
  • 又到年底,公司领导者管理者别心慌员工或许只在乎那一点成就感 “年终奖”准备好了吗?日本经营之神、SONY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员工在意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成就感。做得很好的那些员工,应该得到表扬;有待改进、甚至不足的,也应该得到建议和提醒。但是,这些话怎么说好呢[更多...]
  • 世上根本没有“加班”这回事,只有做事 写在正文之前:昨晚看到一篇关于加班的文章,大意是指秀加班可耻,内容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 首先要明确:“秀加班”和“加班”是两个概念。为了延续我们成者科技一贯严谨的作风,经过严肃认真负[更多...]
  • 拉开职场差距 从不是加班多长下班多晚 同事W最近很郁闷。下班后拉我去喝酒,到餐馆刚坐下,撬开一瓶啤酒灌满杯子,没等我碰杯就一口噎了进去,随后说道:“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我和G 同时来的公司,同时转的正,都在公司工作2年,为什么他的工资比[更多...]
  • 面试提加班 别有用心 加班要求吓退应聘者 “你能接受加班吗?”昨天,一家台资企业以此为应聘者设了第一关。这让不少大学生都打了“退堂鼓”,直接拒绝:“太累了!”“连续加班啊,我不行!” 该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更多...]
  • 春节加班到底能拿多少工资? 春节快要到了,好多上班族都陆陆续续在回家的路上了,然而还有些需要在工作岗位坚守的员工。他们在春节期间上班能拿到多少工资?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春节的临近,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咨询今年春节怎么放假?春节加[更多...]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现有27人参与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名:
Email: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