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更多>>面试宝典
更多>>- 薪酬谈判禁忌:3件事别在面试说
- 求职者和面试官用聊天的方式与对方交流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这10个习惯让你总是与面试的好运擦肩而过
- 求职面试中常见的12种高级错误尽量不要犯
- 异地面试不报销车费,值得去吗?
- 回去等通知不代表面试失败
- HR应该警惕的招聘面试技巧陷阱
- 面试官听到这几句话,面试怕是要当场结束
人才指数
更多>>大公司创新难其实就归于这四个病症
病症一:严密的制度扼杀创新
大公司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公司文化、业绩考核各方面往往是非常严格的,例如详细到公司考勤、请假、调休、财务报销、请款流程、人员招聘,小到公司运维规定方面能不能看视频网站,能不能安装QQ聊天软件,严格的甚至还有不能上网等。这些繁苛的制度以及公司文化对于管理一家几百上千人的公司可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样的环境往往会扼杀创新的团队和员工。
严密的制度对大公司来说都没错,这些都是应该的,但是对于创新型团队这样的制度则是毁灭性的。
凡此种种,类似这样的案例简直数不胜数,每个大公司里面每天都在上演。每个制度都有其合理性,甚至必要性。但是创新型团队是无法在大公司文化下生存下来的。因为大公司的制度会事实上淘汰那些有创新渴望,却无法严丝合缝符合制度化要求的员工。当你对员工的要求是制度化的时候,你只能得到适应制度化工作模式的员工,而无法得到适应创新要求的员工;而当你行使着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却要求这些适应制度化管理的员工做出创新项目的时候,其实是南辕北辙的。
病症二:工作的专注度永远是稀缺资源
创业者在独自创业的时候,只需要做好一个产品,追求一个目标,每天有大把的时间思考怎样把产品打磨好,怎样把社区运营好,做事情的专注度非常高,而高度专注和长久的坚持才是把事情做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在大公司里面的那些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很可怜,某公司产品经理戏称公司文化就是会议文化,每天各个部门拉到一起从早到晚开会,从上班开到下班,工程师想写点代码都得晚餐以后开始写。个人的工作时间能被用在创新产品上是非常稀缺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出创新产品呢?
病症三:做创新项目资源往往严重投入不足
这个观点看似有点矛盾,不是说大公司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砸钱砸人吗?怎么叫做资源严重投入不足呢?
其实一个项目的成功所需要动用的资源,不是简单的砸钱和砸人的问题,而是需要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投入资源。光你自己这个项目组砸几个产品设计,砸几个研发,砸几个运营那不叫资源投入,你总不能自己配市场人员,自己配销售人员吧,项目的成功最终也需要依赖其他部门的资源配合。跨部门调用资源是低效率的,凡是体制内创新,如果不是老板亲自调动各个部门资源配合,绝对不能指望跨部门资源配合产生创新型产品,如果团队内部不能配置足够的资源,就无法产生成功的创新型产品。
病症四:老板开始耽于安逸
在互联网行业,产业发生变化和转型的速度非常快,强如SUN、Nokia这样的行业霸主衰落也不过是短短几年就完蛋了,当老板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松懈的心态,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老板自己都认为公司已经很成功了,不想再像从前一样那么拼那么累了,整个公司就会松懈下来,得过且过。
一旦老板自己不再投入,就会失去对一线产品和业务的敏感度,就无法独立做出产品决策,必须依赖下属;一旦老板不再投入,就无法对员工实际工作成果做出准确判断,就无法再以员工付出多少作为评定标准,而是看员工是否听话和迎合。当老板必须依赖迎合自己的下属来做决策的时候,下属只会报喜不报忧,公司的业务运转不再以市场为导向;而创业心态的员工是无法在公司生存下来的,只能被迫离职。
所以老板自己没有创业心态,如何要求员工有创业心态呢?如何要求有创新气质的团队在公司当中孵化出来呢?乔布斯和马化腾本人都是很拼命的老板,乔布斯更是拼到临死前一天还召唤库克开会。因此必须从老板本人开始,以创业的心态开拓创新业务,才可能做出创新型产品。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大公司的体制内创新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中外公司,概莫能外。当然,体制内创新并非没有成功案例,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就是最典型的大公司体制创新的典范,即便不从产品创新角度,仅从管理的角度也非常佩服乔布斯,因为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挑战并且超越了很多大公司的管理极限。
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复制着体制内创新的奇迹,是因为苹果公司本质上是一家大型创业公司,而这一点是其他公司难以达到的状态。
有人曾经问谢尔盖·帕拉杰诺夫:“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我还缺少什么?”后者认真地对他说:“你缺少一场牢狱之灾。”事实上,对于所有的创业者而言,他们都正在经历着一场从智慧到命运的“牢狱历练”。
说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客服QQ:85906361;客服邮箱:85906361@qq.com
- 别做被大公司毁掉的年轻人 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各的问题,无论你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懂得如何取舍,如何坚持,如何做自己。今天先来谈谈“大公司”,看看如何避免成为“被大公司毁掉的年轻人”。 大公司的表面意思是人多、公司大,但内[更多...]
- HR告诉你大公司会招什么样的应届生 前网易HR,后离职创业,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较长时间任职经历。以我这几年的从业经历来看,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PS:每位HR考察应届生的出发点都不尽相同,声明一下:以下言论只代表我自己以及通[更多...]
- 大公司面试时最看重的三个技能 作为一个资深猎头,Tony凭借对多家大公司的了解总结出,大公司最为看重的“软技能”通常有三项: 一是沟通表达能力。即便是招聘技术职位,所有公司也无一例外地强调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懂得与他人沟[更多...]
- 你应该进一家大公司还是创业企业? Yogi Berra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哪,你就不会到达目的地。”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就不太可能实现它。 这就是为什么在你职业生涯的任何一个点上——即使是职业生涯的[更多...]
- 小方法搞定大公司人际关系 三国演义中,人们常评价刘备是因为人和而得了天下,才有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见人际关系的重要。现实生活中常见不少人的工作能力很强,可惜就是因为人际关系摆不平,搞得事业、财运或婚姻一败涂地。当今社会,人际关[更多...]
- 为什么说小公司要慎用大公司人才? 很多人以为大公司特别是BAT巨头出来的人就一定是好的,能对企业有大帮助,但往往却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与本身企业的契合度。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顶尖人才是否真的是最符合企业发展现状的合适人选。 这里面[更多...]
-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文化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产业的引领者和新文化的弘扬者,是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培养使用高层次创[更多...]
- 江苏高校创新人才依旧缺昨天,记者从省高校科技创新会议上了解到,当前在江苏,高校已经成为产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阵地,但在技术研发与企业、产业需求对接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目前,江苏拥有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均居全国[更多...]
- 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24日,2011年全省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上出台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更多...]
- 家具设计人才匮乏 设计之都深圳引领行业创新市场火了,设计在不知不觉中“被关注”了,深圳设计在来自全国各个区域的企业争相崇拜和争相邀请的当下,有着欣喜,还有着怎样的担忧? 一方面是设计思维被不断的向深处挖掘,还有没有更新的创新,更更新的创新?当[更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