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这些组织,其所聘用的具有劳动关系的人员,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支付责任;1年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通常认为,法定代表人不属于用人单位雇用的劳动者,对其劳动合同问题,《劳动合同法》未作规定。那么,法定代表人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应当签订而没有签订,他在符合相应条件时就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要求签订无固定劳动合同,这对用人单位是很不利的。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关系。《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的特征
首先,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由法律或法人的组织章程规定的。
其次,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人。法定代表人有权直接处理法人事务,无需法人另外授权。
再次,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依法代表法人行为时,他本身是法人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都应由法人承担。
那么,企业法定代表人究竟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机关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谁担任特定的领导职务谁就是法定代表人,如公安局的局长,大学的校长。他们与法人单位之间是人事编制关系,不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关于企业法定代表人究竟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实践当中,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观点
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当与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原劳动部《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规定,厂长、经理应与聘用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厂长、经理和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应根据《公司法》有关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规定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原劳动部《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对“厂长、经理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按照劳动部劳部发的规定,厂长、经理是由其上级部门聘任(委任)的,应与聘任(委任)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厂长、经理和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有关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规定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这些规定至今未见废止。
第二种观点
企业法定代表人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理由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既在劳动合同中作为“法定代表人”出现,又同时作为劳动者出现,是自己和自己签合同,这样的合同不成立。此一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对此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此说不妥。
法定代表人之“他”非乙方劳动者之“他”,一人两种身份皆是法律赋予,但是角色毕竟不同。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以有限公司为例,法定代表人可以是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章程约定。法定代表人的选任,是依据法律或章程规定的程序选出。作为法定代表人履行职务时是公司行为,作为公司成员,是公司的劳动者,理所当然要受劳动法的调整,所以签订劳动合同,是其法定权利和义务。这种一个人同时出现在甲乙双方的劳动合同,实质上仍然是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而不是自己和自己订立的合同。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区分情况签订劳动合同
《公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第五十条规定,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从实践来看,通常的做法是,经理(总经理)的劳动合同与董事长(代表公司)签订;经理(总经理)以下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事总监等,与经理(总经理,代表公司)签订。其他人员可以与经理(总经理)签订,也可以与人事签订,根据各个公司的不同情况而定。
但《公司法》没有对更为重要的职务——董事长的“聘任”规定。《公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条款规定董事长是“产生”而非“聘任”。因为一般来说,董事长就是老板,老板当然只能聘任别人,不存在“聘任”自己的问题。
法定代表人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股东委派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如国资委委派的董事长,集团公司委派的下属独立子公司的董事长,原则上应与委派人如国资委、集团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应与任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与任职公司发生劳动关系。 对于其他企业,主要应看其是否是股东,尤其是否是大股东。如果是大股东,就属于“老板”,属于雇主而非雇员(劳动者),也不应与公司发生劳动关系。在理论上,其与公司发生劳动关系,也就是与自己发生劳动关系,既无必要(让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让自己承担责任),也无法说得通。
个人独资企业可以充分表明此点,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十九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应当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授予的权利范围。第二十二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招用职工的,应当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第二十三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从中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不应当与自己“签订”合同(包括劳动合同),不一定要为自己缴纳社保费;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应当与管理人签订合同(可以是劳动合同,也可以不是);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必须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总结 法定代表人与企业之间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可以不签劳动合同。当然,如果法定代表人从公司领取工资,同时,也存在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也是可以的。如果法定代表人不是股东,他名义上是老板,实际上仍然是劳动者,应当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说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客服QQ:85906361;客服邮箱:85906361@qq.com
- 别做被大公司毁掉的年轻人 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各的问题,无论你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懂得如何取舍,如何坚持,如何做自己。今天先来谈谈“大公司”,看看如何避免成为“被大公司毁掉的年轻人”。 大公司的表面意思是人多、公司大,但内[更多...]
- 有的公司看起来人多热闹,实际上成了老板一个人的战斗 搞死企业的三个问题:宽容、假装高逼格、除了老板没人加班 我的学生是一家公司创始人,曾给我讲过他的一个创业失败故事。 前几年,他公司在国內推出了一项互联网创新业务,一开始比较受欢迎,还得到了几笔投资。[更多...]
- 科技公司提供的福利真是让大家大跌眼镜 在很多科技公司中,你都可以享受免费午餐的福利。但是免费午餐已经不够吸引新的科技人才加盟或留住已经加盟的员工。为此,科技公司正提供超越健康保险、带薪假期等传统的工作福利。美国主流网络媒体BI日前盘点了[更多...]
- 高学历的职场新手,进入新公司:为啥职场前辈不愿帮你? 高学历的职场新手,估计现在正在各个企业岗位上毕业实习,也就是明年6月份就要步入职场的优秀大学生们。TA们在学校里的确非常优秀,优秀成了习惯,也就有了个职业优势心理,自己或许不觉得。 最近,就有个95[更多...]
- HR告诉你大公司会招什么样的应届生 前网易HR,后离职创业,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较长时间任职经历。以我这几年的从业经历来看,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PS:每位HR考察应届生的出发点都不尽相同,声明一下:以下言论只代表我自己以及通[更多...]
- 大公司面试时最看重的三个技能 作为一个资深猎头,Tony凭借对多家大公司的了解总结出,大公司最为看重的“软技能”通常有三项: 一是沟通表达能力。即便是招聘技术职位,所有公司也无一例外地强调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懂得与他人沟[更多...]
-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确定试用期?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确定劳动者的试用期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又无其他证据证明有试用期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应当如[更多...]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有哪些? 很多企业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就会将自己套牢,没有合同就与职工没有劳动关系,就可以规避劳动法自由录用和辞退职工。实际上单位不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会潜在很多风险,如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支[更多...]
- 普通员工签劳动合同注意什么? 员工在入职时需签订劳动合同,这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免受侵害,同时也能处理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那么,普通员工签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下面就由小编围绕这一问题,为您进行解答。 [更多...]
- 不能胜任工作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对员工有所规范有所保护,并且重点在保护。劳动法对于用人单位也有所规范,有所授权,但重点在规范。即便在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前提下,单位也应该依照合法的程序去解除劳动合同。那么不能胜任工作能否解除劳[更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