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报告显示海归就业竞争压力也很大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根据网络在京联合发布的《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回国就业需要面对来自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归间的双重竞争,缺乏工作经验成海归求职最大挑战。
调研显示,英、美、澳、日四个国家的海归人数占比最高,分别为24.5%、21.2%、17.9%和8.6%,其次为韩国、加拿大。赴英读研学制短,且国际学生在英国就业难,因此英国海归成为海归中占比最高的群体。
《报告》数据显示,约8成的海归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一定劣势,海归认为影响自己求职的负面因素集中于两点:不熟悉国内的就业形势与企业需求(45.5%)、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季时间不符(39.2%)。而国内雇主则认为海归在国内也面临求职压力主要是因为两个“过高”:自我定位过高(75.9%)和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54.5%)。
超过9成的海归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63.2%),专业能力不足(36.2%),海内外求职者众多、竞争压力大(33.8%),企业用人需求与自身有差异(30.2%),缺乏表现和包装自己的能力(27.8%),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25.3%)、面试技巧不足(24.8%)、错过校招季(23.4%)、对自己的定位过高(22.1%)、所学知识在工作中难以应用(21.5%)。
《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仍然是海归就业首选,而杭州、武汉、南京、成都、苏州等正在迅速崛起的“新一线”城市也成为海归选择的新热门。
与以往不同,根据今年的调研发现,目前海归就职的首选单位已经由外企/合资企业变为私企/民营,占比高达51.9%。外企/合资企业已退居次席,占比为22.0%;国企/公有制企业,占比13.6%;事业单位/大学/科研机构,占比6.3%;中央/地方政府占比2.7%;另外,还有2.2%的海归正在创业。
调研显示,海归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起薪(包括福利等税前年收入)约为10.8万元,5年后薪资可以实现一倍的提升,达到20.2万元/年。
调研数据示,81.7%的被调查海归进行了职业规划,其中15.5%在留学前就开始了职业规划,31.6%在留学过程中开始职业规划,34.6%在毕业后才开始职业规划,海归在留学前开始职业规划的不足两成。
相关链接